国际光伏市场持续爆发!正泰新能源成中国光伏“出海”领军企业
出台禁令,规定2016年1月1日起十堰中心城区全面禁止鞭炮燃放。
刘雅鸣说,气象部门近年来针对航空、海洋、交通等多领域,建立了影响评估模型和风险矩阵,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已基本实现防御规划到县、组织机构到乡、应急预案到村,预警信息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
到2020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超95%根据意见,到2020年,要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地图。刘雅鸣介绍,下一步,将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绘制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风险地图,着力实现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责任体系全覆盖、乡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全覆盖,实现乡村气象预警信息精准到人,努力推动预警传播无盲区、无死角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进行解读。刘雅鸣说,气象部门近年来针对航空、海洋、交通等多领域,建立了影响评估模型和风险矩阵,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报预警天气带来的影响智慧气象是近年来气象事业发展的一个热词。
其成果将成为五大体系的重要支撑,广泛惠及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形势严峻,亟待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我国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三是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数十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改革方案,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制定环境保护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积极运用四种形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管理体系。推进长江经济带以地市为单元编制三线一单,坚持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依法依规做好重大项目环评管理。
五是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大保护。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仍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短板,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环境压力居高不下,环境治理体系基础仍很薄弱。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创新一图一故事宣传。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水平大幅提升。建立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提醒督促机制,推动各部门各单位三会一课规范化。
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重点部署,梳理了五年来取得的新成就,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深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七要深化环保领域改革。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全面推进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
着力开展清水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坚决落实《水十条》,扎实推进河长、湖长制实施,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歼灭战,加强江河湖库和近岸海域水生态保护,全面整治农村环境。五要依法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两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也要在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扎扎实实打几场富有成效的歼灭战。深刻把握新时代新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环保铁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三是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没有退路。督导2.5万个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李干杰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是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二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先后发布实施,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制定化学品环境管理战略。环境执法重拳出击,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23.3万件,罚没款数额115.8亿元,比新环保法实施前的2014年增长265%。
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初步考虑是,到2020年,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降低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全面推开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出台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和管理体制、激励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贯彻两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宁夏等15个省(区、市)划定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
三要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第一,五项重大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出台《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任部领导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国环保系统狠抓落实的结果。
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落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严肃查处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活动行为,完成2050个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事权上收,全面实施采测分离。四是环境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一系列重要环保法律法规完成制修订,最严格的新环保法实施,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不断发展与积累,为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更充裕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为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深入实施《水十条》,97.7%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93%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8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特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发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组建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查中心由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并更名为督察局。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成制修订。